安祿山,本名軋山,為營州柳城雜胡。其母改嫁安氏,遂冒姓安並改名祿山。由於善於諂媚,逐漸得到唐玄宗寵信,直至身兼三鎮節度使而兵力雄厚。天寶十四年,安祿山從范陽起兵,以討伐楊國忠為名,發動叛亂,很快攻陷洛陽,次年在洛陽稱大燕皇帝,建元聖武。.同年六月,遣兵攻陷長安,唐玄宗被迫出逃至蜀避難。至德二年正月,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,但由其發起的「安史之亂」並未因此而結束,反而愈演愈烈。安祿山成為這次叛亂的始作俑者和禍首。從此,唐朝的半壁江山陷於長期混戰之中。
安祿山自幼居於邊塞,通曉邊疆多種少數民族語言。初為互市牙郎,開元二十八年任平盧兵馬使,次年耀營州都督,天寶元年為平盧節度使,三年兼范陽節度使、河北採訪使,天寶十年再兼河東節度使,直接控制了北方大部分地區的軍事財政大權。玄宗晚年腐敗,禁軍內部空虛,加之玄宗親寵的楊國忠與安不和,安祿山遂有叛唐之心。他一面電聚兵馬財資,一面招募蕃將,勢力日益強大。天寶十四年十一月,安祿山打著征討奸臣楊國忠的招牌從范陽起兵,以壓城之勢向南進發,河北州縣望風瓦解,叛軍直指洛陽。
玄宗派大將封常清在洛募兵六萬迎戰,因未經訓練,被叛軍擊敗,洛陽失陷。封常清與駐守陝州大將高仙芝退守潼關,玄宗聽信讒言將二人殺害,改任哥舒翰據守潼關。次年正月,安祿山在洛稱帝,令部將史思明經略河北。此時唐軍派郭子儀、李光弼出師河北,屢次獲勝,切斷叛軍前後方聯繫,動搖安祿山老巢范陽兵士軍心,一度使安祿山想放棄洛陽打回老家。此時唐軍已有希望討平叛賊,可楊國忠猜忌哥舒翰,慫恿玄宗命哥舒翰速收復陝洛。天寶十五年六月,哥被迫出兵,結果大敗,潼關失守,長安震驚。玄宗匆忙逃向成都,行至馬嵬驛發生兵變,殺掉楊國忠和楊貴妃。
太子李亨奔靈武,七月即帝位,為肅宗,改元至德。此時郭子儀、李光弼及各地節度使都至靈武,西域、回統等也來援助,使唐軍力量壯大。至德二年正月,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。唐軍乘機進攻,九月攻克長安,十月收復洛陽。後安祿山舊部史思明發起反攻,於乾元二年九月再占洛陽,直至寶應元年十月方收復。「安史之亂」期間,洛陽先後兩次被叛賊所佔,時間長達五年之久。叛軍盤踞洛陽,不僅縱兵殺掠,而且因其是大燕國都,招致各路人馬都來攻伐,使東京成為大亂的中心戰場,叛軍、唐軍及回統兵等都攜掠屠殺,經歷了這次戰亂,洛陽再也沒有恢復到則天盛況。
安祿山之所以能夠發動「安史之亂」,除了其本人手段狡詐、善於把握時局外,最主要的是玄宗對邊鎮節度使過度放權而失控。此前的節度使僅是統領邊防軍鎮的使職,玄宗為控制和防禦周邊各族,不斷加大邊防兵力。天寶元年時,全國兵數五十七萬,邊疆戍守達四十九萬。節度使權勢日重,兼管軍政、民政、財政,造成外重內輕、尾大不掉的局面。安祿山與佞臣楊國忠的爭寵,為其起兵叛唐製造了有利時機。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叛亂歷時八年之久,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。此次戰亂使中原經濟遭到嚴重破壞,唐朝國力大大削減。
安祿山手段狡詐,善於把握時局,八年亂政毀盛唐
安祿山,本名軋山,為營州柳城雜胡。其母改嫁安氏,遂冒姓安並改名祿山。由於善於諂媚,逐漸得到唐玄宗寵信,直至身兼三鎮節度使而兵力雄厚。天寶十四年,安祿山從范陽起兵,以討伐楊國忠為名,發動叛亂,很快攻陷洛陽,次年在洛陽稱大燕皇帝,建元聖武。.同年六月,遣兵攻陷長安,唐玄宗被迫出逃至蜀避難。至德二年正月,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,但由其發起的「安史之亂」並未因此而結束,反而愈演愈烈。安祿山成為這次叛亂的始作俑者和禍首。從此,唐朝的半壁江山陷於長期混戰之中。
安祿山自幼居於邊塞,通曉邊疆多種少數民族語言。初為互市牙郎,開元二十八年任平盧兵馬使,次年耀營州都督,天寶元年為平盧節度使,三年兼范陽節度使、河北採訪使,天寶十年再兼河東節度使,直接控制了北方大部分地區的軍事財政大權。玄宗晚年腐敗,禁軍內部空虛,加之玄宗親寵的楊國忠與安不和,安祿山遂有叛唐之心。他一面電聚兵馬財資,一面招募蕃將,勢力日益強大。天寶十四年十一月,安祿山打著征討奸臣楊國忠的招牌從范陽起兵,以壓城之勢向南進發,河北州縣望風瓦解,叛軍直指洛陽。
玄宗派大將封常清在洛募兵六萬迎戰,因未經訓練,被叛軍擊敗,洛陽失陷。封常清與駐守陝州大將高仙芝退守潼關,玄宗聽信讒言將二人殺害,改任哥舒翰據守潼關。次年正月,安祿山在洛稱帝,令部將史思明經略河北。此時唐軍派郭子儀、李光弼出師河北,屢次獲勝,切斷叛軍前後方聯繫,動搖安祿山老巢范陽兵士軍心,一度使安祿山想放棄洛陽打回老家。此時唐軍已有希望討平叛賊,可楊國忠猜忌哥舒翰,慫恿玄宗命哥舒翰速收復陝洛。天寶十五年六月,哥被迫出兵,結果大敗,潼關失守,長安震驚。玄宗匆忙逃向成都,行至馬嵬驛發生兵變,殺掉楊國忠和楊貴妃。
太子李亨奔靈武,七月即帝位,為肅宗,改元至德。此時郭子儀、李光弼及各地節度使都至靈武,西域、回統等也來援助,使唐軍力量壯大。至德二年正月,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。唐軍乘機進攻,九月攻克長安,十月收復洛陽。後安祿山舊部史思明發起反攻,於乾元二年九月再占洛陽,直至寶應元年十月方收復。「安史之亂」期間,洛陽先後兩次被叛賊所佔,時間長達五年之久。叛軍盤踞洛陽,不僅縱兵殺掠,而且因其是大燕國都,招致各路人馬都來攻伐,使東京成為大亂的中心戰場,叛軍、唐軍及回統兵等都攜掠屠殺,經歷了這次戰亂,洛陽再也沒有恢復到則天盛況。
安祿山之所以能夠發動「安史之亂」,除了其本人手段狡詐、善於把握時局外,最主要的是玄宗對邊鎮節度使過度放權而失控。此前的節度使僅是統領邊防軍鎮的使職,玄宗為控制和防禦周邊各族,不斷加大邊防兵力。天寶元年時,全國兵數五十七萬,邊疆戍守達四十九萬。節度使權勢日重,兼管軍政、民政、財政,造成外重內輕、尾大不掉的局面。安祿山與佞臣楊國忠的爭寵,為其起兵叛唐製造了有利時機。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叛亂歷時八年之久,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。此次戰亂使中原經濟遭到嚴重破壞,唐朝國力大大削減。